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始终伴随着多方利益的博弈,多品味能源间的协同发展的行业特性与缺位的规划造成“十二五”末期的水火并网之争与新能源的大量弃用等一系列问题。
不过,各自为战的局面或将成为历史,9月8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的中国能源峰会上,五大能源协会会长首聚一堂,在持续半天的研讨之中,他们提到最多的词是“协作”。在《能源》记者看来,这场研讨亦给即将来临的“十三五”释放了不同的信号,预示着一个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十三五”即将到来。
以下是五大行业协会会长会议当天的部分对话内容: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
能源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能源是一项系统工程,不管是油气煤的勘探开发还是电力的输电配电送电,他们都是一环扣一环,相互之间有机联系。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能源与能源装备之间的有机协同。能源要发展,装备需先行,目前我国大部分能源装备都已实现了国产化。我们发电设备,煤炭开采设备,矿山设备都是这样的。装备的社会的保有量非常大,新造的要提升水平,老的要进行技术改造,这些都靠能源装备制造业为他们提供保障。
在未来,五大行业协会将联合举办能源峰会,建立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加强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了解行业之间上下游之间的各种需求,来坚持市场导向,坚持问题导向,不断相互提高,能够互利共赢。
煤炭行业协会会长王显政:
能源协作是党和政府关注的一个话题,合作顺应了时代潮流。从煤炭的角度来看,煤炭占一次能源90%,决定了我们国家一次能源煤为主体的地位短期内改变不了这个现实。咱们国家对天然气依存度32%。因此,从能源安全角度,煤为主体,多元化的方针,在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
不过,新时期应当赋予煤炭新的内容,在推进能源结构的转型时,我们的煤电一体化、煤电联营现在看来都起到了效应。以煤制烯烃来说,洗选加工等方面,这么多年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主要受益于机械行业在原料、材料加工等各个方面取得的进步。事实证明,煤炭与其他领域的协作,比如煤焦化、煤气化,能够明显推动行业进步。随着能源革命的要求,煤炭的协作将有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与其他产业共同进步。
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
如果没有石油、天然气,我们整个经济将会成为一具僵尸,如果没有煤炭,我们整个社会将会陷在没有温暖的寒冬,如果没有电力,我们整个社会将会跌进深渊,如果没有再生能源,我们整个社会将会埋葬在垃圾市场,如果没有机械工业的支撑,我们的能源工业将会进入原始时代。所以保障能源安全,是我们整个能源生产各个行业的共同责任。在能源领域,我们要加强五大产业合作,共同提高合作能力。希望能建立个正常机制。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杨昆书记:
电力发展对整个能源产业都有影响。特别是对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当前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当前的发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电源的建设与需求,与电网建设之间,以及其他电源等等的不协调,造成了弃风、弃光的问题时有发生。但是随着电网,特别是特高压工程的投入,以及现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弃风、弃光现象正在逐步缓解。
另外,电力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是唇齿相依,互相依存的。电力工业的发展,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市场的载体,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电力工业稳定发展的基础。这几年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很快,在很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高压也好,临界机组也好,大型机组,以及大型水电机组,装备业大大促进了行业的发展。电力和装备业之间的协作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按照国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等,装备业和电力行业之间有非常大的发展合作空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新能源的发展得益于我们的基本国策,在2005年,06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各个部门依据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扶持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尽管发展很快,但可再生能源也面临着很大问题,这么多资源,基本上资源都在西部地区,怎么把大量西部地区的资源送到东部来,这就需要有输配线,特高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工业强国德国为例,德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正在稳固推进能源转型。但德国也面临远距离输送的问题,不过,德国把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就把可再生能源的远距离输送问题解决了。
对于我国来说,远距离送电,分布式系统,智能电网的协同发展都是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深入应用的方面。当然,这又依赖储能产业的进步。储能装备依赖大量进口,但这给我们能源装备工业也提供了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