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内蒙古乌海市的光伏“领跑者”项目竞标,因为出现了令业界跌破眼镜的超低价而引发了广泛关注:英利报出了0.45元/千瓦时,协鑫新能源报出了0.48元/千瓦时,光伏上网电价一下子进入了“4”时代。
如此低价,是业界为之努力多年的光伏平价上网终于拉开了序幕,还是新一轮价格战的开启?中国网财经致电这一“行业最低价”的最新缔造者——英利集团,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项目还在公示期,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但企业在报价时肯定有自己的考量,包括自身的承受能力和成本等方面,公司会在项目公示期后对相关情况进行回应。
“竞价”未必是恶性竞争
0.45元/千瓦时,乌海光伏“领跑者”竞标的超低价已经持续在业内被“刷屏”,这一价格与现行光伏标杆电价相比接近“腰斩”,即便是与火电价格相比,也已相差无几。按照2015年12月发改委调整后的最新电价,中国网财经测算得出,31个省级电网的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平均值为0.3644元/千瓦时。
而“低价”是今年8个光伏“领跑者”项目竞标中的高频词。8月山西阳泉领跑者招标中,协鑫新能源以0.61元/千瓦时的低价引发关注,一个月之后“0.61”就成了过去式,华电和昌盛日电在包头领跑者竞标中报出0.52元/千瓦时,紧接着就是10月底英利在乌海竞标中报出0.45元/千瓦时,有媒体称之为“地狱价”。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最低价”的缔造者——英利集团,不久前刚刚从一场债务危机中获得喘息。以这一超低价竞标项目,是否会加剧企业负担?
英利集团公共关系部负责人王志新对中国网财经表示,目前项目还在公示期,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但企业在报价时肯定有自己的考量,包括自身的承受能力和成本等方面,公司会在项目公示期后对相关情况进行回应。
2012年-2013年期间,光伏行业曾陷入全面萧条,究其原因就是产能急剧扩张导致价格暴跌,同时行业恶性竞争盛行,企业负债率攀升,曾经的光伏巨头——无锡尚德与江西赛维都是倒在了这一时期。
光伏电站设计业内人士认为,今年“领跑者”竞标中的低价现象,可以称之为低价竞争,但未必是恶性竞争。一般认为,只要不低于成本价,就不构成恶性竞争。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研究员王斯成在2016中国光伏大会期间表示,目前光伏的度电成本大约在0.5-0.8元/千瓦时,合理电价大约在0.6-0.9元/千瓦时。
而光伏“领跑者”项目因其特殊的政策背景,并不能完全代表行业的真实成本水平。“领跑者”计划是国家能源局从2015开始实施的光伏专项建设计划,每年将会规划专门的建设规模。
“630抢装潮之后,下半年环比上半年需求锐减,但是产能环比只多不少,并网条件与补贴发放也并不乐观,大家都会争抢领跑者这样的优质项目,因为行业预期领跑者项目不会大范围限电。”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对中国网财经表示。
而今年“领跑者”项目的规模也非常可观,按照国家能源局下达的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全年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8.1GW,其中“领跑者”计划规模5.5GW,占到全年近三分之一。“630”抢装潮使全年装机需求在上半年过度透支,于是规模可观的“领跑者”项目成为了企业下半年释放产能的最佳目标。
“领跑者项目外部环境比较好,省去了很多麻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中国网财经表示。
孟宪淦认为,“领跑者”竞标中的接连低价不能称之为价格战,不需要过度解读。“无论0.48元或是0.52元,都是一个试探过程,是通过竞争方式来探讨合理的光伏上网电价范围。”孟宪淦称。
业内广泛流传着一份文件,即9月底时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将2017年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由原来的0.80元/千瓦时、0.88元/千瓦时、0.98元/千瓦时下调为0.55元/千瓦时、0.65元/千瓦时、0.75元/千瓦时。这一降幅之大超出行业预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等纷纷代表企业向有关部门发声,希望不要断崖式下调光伏标杆电价。
2017年光伏标杆电价政策最终如何尚不得知,但“领跑者”项目接连报出的低价,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电价制定造成影响。
光伏平价上网是大趋势
多年来,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增强企业投资积极性,我国光伏发电上网一直享受政策性电价。2011年时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布光伏电价政策,统一核定为1.15元/千瓦时;2013年时发改委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相应的标杆电价分别为0.90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1.0元/千瓦时;2016年标杆电价再次调整为0.80元/千瓦时、0.88元/千瓦时、0.98元/千瓦时。
在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迅猛,行业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在2016中国光伏大会上曾表示,从“十二五”初期到现在,光伏发电硬件成本下降了近70%,但与火电等传统发电形式相比,成本仍然偏高。
平价上网是指光伏电站传输电力给电网时,价格与火电、水电等传统发电形式持平,这可以说是光伏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主管部门和业内对于光伏平价上网的时间表已经有所展望。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3月份参加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曾表示,到2020年光伏发电成本会出现明显下降,到2025年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协鑫集团也制定了自己的平价上网路线图:在2019年把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至中西部地区0.4元/千瓦时,与核电持平;东部地区0.5元-0.55元/千瓦时,与天然气发电持平。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则在2016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表示,希望在2022年跟化石能源平价上网,实现火光同价。
那么从乌海领跑者项目出现的“4”时代价格来看,是否意味着光伏平价上网已经拉开序幕了?
“光伏未来平价上网是100%的,但要是说这两年就平价了,那确实为时尚早。本质来看,这可以算是一种低价竞争,这也是由行业供需格局决定的。”上述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对中国网财经表示。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16年全年新增光伏电站建设目标是18.1GW(不包括光伏扶贫项目),而由于“630”大限前的抢装潮,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超过20GW。“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已经达到26GW。”孟宪淦透露,“这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补贴难以按时发放、弃光等等。”
所谓“630”大限,源于2015年底时国家发改委对光伏标杆电价的调整。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将2016年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的光伏标杆电价由此前的0.90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1.0元/千瓦时下调为0.80元/千瓦时、0.88元/千瓦时、0.98元/千瓦时。通知中称“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执行2016年上网标杆电价。”即是说2016年以前备案的项目,只要在6月30日以前投运,就可以执行下调前的电价。
按照《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有关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通过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解决,而这一电价附加,是向电力用户收取的。
国家发改委分别在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提高至0.4分钱/千瓦时、0.8分钱/千瓦时、1.5分钱/千瓦时、1.9分钱/千瓦时。即便如此,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仍然存在巨大缺口。
在9月份召开的首届德令哈光热大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副处长邢翼腾表示,到今年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将达到600亿元。“这600亿缺口从哪里出,现在仍然不知道。”邢翼腾称。
“十三五期间国家对于光伏发电有明确设想,其中包括两个转变:一是由单纯追求规模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转变,二是由高补贴向通过竞争方式来降低补贴的转变。”孟宪淦称。